忆往昔|中药制剂第一股的前世今生

来源:天目山药业


2024年12月3日,世界传统中医药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并指出“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天目药业作为浙江省老字号的老牌药企,从1958年临安天目山沟沟里的药厂,到1993年挂牌上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中药制剂上市公司,杭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依靠的是一代代天目人的守护传承,依托的是一代代天目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不垮斗志。


回望来时路,才能看清脚下路。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天目药业的峥嵘岁月,回顾它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成长历程。




这段时间,正是千疮百孔的祖国恢复生产力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新生企业如同春天破土的新苗,充满了希望与机遇,亦如同在汹涌波涛中奋力前行的一叶扁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与危机。


1958-1959


1958年8月,时任浙江省卫生厅药政处处长林云清率考察组到天目山进行药物资源普查,发现天目山气候环境极佳,利于药物种植的发展。基于此,林云清处长向当时天目山人民公社领导提出了“置办中药场”的建议。同年10月,天目山人民公社决定成立一个五人领导小组,开始筹备建设工作。

1959年,天目山人民公社国药场在东天目山脚下的青云乡樟村黄泥岗正式成立,场址就设在四幢旧民房内。当时国药场是社办集体性质,主要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业务,生产设备仅几把药刀、九口缸、两只铜锅、一台60马力烧柴油的汽车发动机和水管锅炉。


天目山人民公社国药场旧址


1960-1963


1960年,药厂规模逐渐扩大,下设一个加工厂、五个挖药组、五个药店及药厂、酒厂等,此外,还建立了野生药物标本园,开辟了“北药南移”的试验场。

1961-1963年,国药场址迁至青云乡潘母岗,主要生产以黄生姜为原料的水解物,出口苏联,但之后一年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该产品便停止生产了。国药场并未暂停研发生产,三年来,相继研发了虎骨木瓜酒、蕲蛇酒、愈风酒等产品,但受各种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产品相继停产,企业难以维持运作,工场遂陷入了困境之中。




1964-1966


1964-1965,天目山人民公社将药场抵给国家,由临安县医药公司接管,并转为了国营企业,更名为“中国药材医药公司浙江省临安县分公司东天目国药场”。药场根据《本草纲目》中的古方不断推陈出新,开始以安瓿灌的方式制作鲜竹沥,这种剂型在国内属于首创,一跃成为当时国内的明星产品。


1966年,浙江省医药公司给东天目山国药场生产银耳菌种投资两万元,使其成为浙江省第一家从事药用、食用菌人工纯种栽培的企业。菌种除了供应到全省各县外,还遍及安徽、福建、湖北等省。后又在生产银耳的基础上生产了黑木耳、香菇、灵芝、茯苓等。



动荡时期

1969-1971,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受该社会背景的影响,药场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故无任何产品问世。


经过了初期的艰难险阻,企业的发展态势有所改善,先后被授予省市先进企业称号等荣誉,整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1971-1980


在1971-1972年间,临安县商业局先后投资3万元建造了三幢厂房,企业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不仅加大了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投入,而且提高了一定的技术力量,陆续开发和生产了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丸、补中益气丸等19个品种。1975年,药场再次更名为“临安县天目山药厂”。


1980年,天目山药厂试制投产了彩云曲、利胆片、复方野菊感冒冲剂等22个产品,极大地丰富了药厂的产品库,此外还设立了技术科并成立中成药试制小组,建立起工厂自身的科技队伍,加快了开发新产品的步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81-1988

药厂开辟营养补品新板块,研制出“的确补”保健品。在1984年,临安县天目山药厂正式更名为“杭州天目山药厂”,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实施企业转型,打破了几十年来原料由商业部门包供、产品依靠商业部门包销的被动局面,当年利润首次突破100万元。

图片

天目山药业厂房老照片


1988年,药厂产值高达1215万元,销售额达1501万元,利润285.5万元。此时正值药厂建厂30周年,省市县三级领导均参加了此次庆典,对药厂的发展前景寄予了厚望。

图片


图片


1989

当时正逢国家银根紧缩,银行贷款只收不放,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故天目山药厂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以中药生产线的资产入股,发起成立股份公司,成为临安县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于1989年6月成立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3

1992年,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体改委批准为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同时进行了增资扩股,公司总股本达5040万元,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图片

公司在杭州新侨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

图片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场





上市前的故事讲完了,但天目药业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建厂66载,天目药业是一家“年轻”的老字号,你问我老字号的生存密码是什么?


唯有不断创新。从人力车到低空经济,从江湖郎中到AI问诊,一方面,老字号企业必须跟随时代风向,做这个时代“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老字号企业必须内生发展,形成核心优势,做这个时代“想要”的产品。


上市30年,天目药业走得不容易,“这趟旅程走来辛苦颠簸,且喜也有各种精彩唱和,经过了山路的崎岖不平,挨过了水路的骇浪风波”。如今,天目药业已摇身一变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国营——民营——国有”,越来越多优质中医药企业拥有了“国有”背景,这是企业发展的归途,亦是国家对中华文明瑰宝的传承保护。

新时代的天目药业,承载着守护中国中医药文脉赓续的责任,寄托着与天目药业共成长的市民和客户的相知相惜。

我们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和你们。